企業減碳行動指南:邁向永續發展的實踐策略

全球供應鏈正面臨碳中和與數位轉型的雙重挑戰,產業必須同步推動智慧製造與淨零減碳,才能在未來競爭格局中立於不敗之地;智動協會長期致力於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,並積極推動智慧工廠與綠色能源整合,提升工廠效率(如耗能監控)以降低工廠碳排,希望透過數據驅動、AI智慧管理與工業物聯網(IIoT)技術,協助企業落實「數位製造+淨零減碳」雙軸轉型。

 

產業雙軸轉型的必要性:減碳與數位轉型並進

現今產業面臨雙重挑戰:一方面需應對全球減碳政策的趨勢,另一方面也需透過數位轉型提升效率與競爭力。透過雙軸轉型,企業才能在未來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。

  • 減碳轉型: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與RE100倡議已經影響全球供應鏈,企業若不積極減碳,將面臨關稅增加、競爭力下降的風險。
  • 數位轉型:透過智慧能源管理、人工智慧優化製程、供應鏈數位化等方式,企業可同時提升營運效率並降低碳排放。

結合這兩大方向,企業不僅能因應國際減碳規範,也能透過技術創新創造更多市場機會。

 

企業如何有效執行減碳措施?

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日益嚴峻,企業減碳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。不論是響應國際減碳政策,還是提升企業競爭力,採取有效的減碳行動已是勢在必行。本指南將帶領企業深入了解減碳策略,並提供可行的執行步驟。

 

減碳對企業的影響與機遇

減碳不僅能降低環境影響,還能為企業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。透過能源管理、技術創新與供應鏈優化,企業可降低營運成本、提升品牌形象,甚至獲得更多市場機會。此外,投資人與消費者越來越關注企業的永續發展表現,因此,落實減碳策略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。

 

企業如何制定減碳目標?

企業應根據科學基礎目標(SBTi)或國際減碳標準,訂定可量化且可實現的減碳目標。例如:

  • 短期目標:在三年內降低10%碳排放
  • 中期目標:在五年內達到碳中和
  • 長期目標: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

透過這些明確的目標,企業可確保減碳行動具有方向性與可行性。

 

具體減碳行動方案

1. 提升能源效率,減少碳排放

企業可以透過設備升級、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以及員工節能培訓來降低能源消耗。例如,導入高效能空調系統、LED照明,以及智能感應器,以降低不必要的電力使用。

2. 投資再生能源,減少化石燃料依賴

企業可考慮購買綠電、設置太陽能板,或參與綠能合作計畫,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。例如,許多科技公司已經開始100%使用綠電,減少碳足跡的同時,提升品牌形象。

3. 建立綠色供應鏈,減少隱形碳排

供應鏈碳排放通常占企業總碳排的大部分,因此,選擇低碳供應商、優化物流運輸,以及推動供應商減碳政策,將能有效降低整體碳排放。例如,使用電動車隊進行物流配送,或與供應商共同開發低碳材料。

4. 推動碳權交易與碳補償機制

透過購買碳權或投資植樹造林、碳捕捉技術,企業可抵消部分碳排放。例如,企業可參與國際碳權市場,或透過內部碳定價機制來促進員工與部門減碳。

 

AI 與低碳管理人才養成:打造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

為了幫助企業應對 CBAM(碳邊境調整機制)等國際減碳政策的影響,企業需要培養具備 AI 與低碳管理技能的人才。根據台灣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(智動協會)2023 年發布的「智慧製造產業白皮書」,企業應採取以下策略來提升競爭力:

  • 提升生產能效,導入低碳能源(如再生能源),減少碳排放。
  • 申請 ISO 14067 碳足跡認證,確保符合國際碳管理標準。
  • 建置綠色供應鏈,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。
  • 強化 AI 技術應用,如智慧製造、設備預測維護、AI 能源管理等,以提升生產效率並降低碳排。

智動協會已連續三年舉辦 AI 與低碳管理人才培訓課程,課程涵蓋碳盤查、能源管理、AI 智慧製造與碳排監控等核心內容。今年度的免費課程包括:

這些課程不僅涵蓋理論知識,還包含實作演練,如使用 Azure Machine Learning 進行 AI 模型訓練與部署,讓學員能夠將技術應用於企業數位轉型與減碳策略中。

 

如何確保減碳行動的長期效益?

企業應定期監測減碳績效,並透過碳盤查與數據分析,調整策略與行動。此外,建立減碳文化,將永續發展融入企業核心價值,確保減碳成為長期發展的一部分。

 

企業減碳與數位轉型是未來發展的關鍵

企業減碳不僅是環保責任,更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。同時,數位轉型亦是提升效率與創新的關鍵。透過科學化的減碳目標、技術驅動的數位轉型,以及長期監測,企業可以在永續發展的同時,創造經濟價值,迎接低碳經濟與智能製造的未來。